期刊简介

               《健康指南》是中国创办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老年健康长寿指导期刊。本刊是中国领先的健康传媒,创办于1988年,至今已有25年的运营历史。每期发行量为25万本,平均传阅率为5人。影响着超过130万人的健康理念与保健行为。发行量连续5年保持了年均15%的增长,在全球传统媒体集体下滑的今天,本刊在中国正在创造奇迹。本刊过硬的品质为其在读者之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绝大部分读者一旦订阅,即终生订阅,而且乐于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做推荐。在传统媒体受互联网冲击日趋式微的背景下,本刊连续五年保持了15%的递增速度,不能不说是期刊界的一个奇迹。本刊是一本专门面向全国离退休干部的医疗保健指导性期刊,它融预防医疗保健抗衰老为一体,汇聚全国医学专家,为离退休干部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指导。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

出版部门: 《健康指南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2-727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1758/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35.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健康指南杂志
  • 杂志名称:健康指南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
  • 国际刊号:1002-7270
  • 国内刊号:11-175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健康指南杂志2017年第3期文章
  • 击破2016年十大健康谣言

    刚刚过去的2016年,有关健康的谣言可谓传播为广泛,几乎成为朋友圈“公害”.这些著名的健康谣言,你是不是也跟风转过?下面就带你盘点年度热的十大健康谣言,并一一求证真相.1.吃感冒药暗藏巨大安全风险说法:过量服用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感冒药,可能导致肝衰竭,经常服用这类药的人正一步步濒临死亡边缘.真相: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公认安全有效、消化道不良反应较少的解热镇痛药,但大剂量可致肝脏毒性.有研究表明,长......

    作者:李妍 刊期: 2017- 03

  • 科学认识更年期综合征

    在医学上更年期综合征又被叫作围绝经期综合征,顾名思义,自然是绝经前后出现的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程度不同的症状,如月经变化、面色潮红、心悸、失眠、乏力、抑郁、多虑、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注意力难于集中等,称为“更年期综合征”.部分女性由于卵巢功能减退比较缓慢,机体自身调节和代偿足以适应这种变化,或仅有轻微症状,但有的女性由于机体不能很快适应,症状比较明显.极少数症状严重,甚至影响生活和工作者,......

    作者:门晓亮 刊期: 2017- 03

  • 日光浴不可忽视

    骨科医生常常会告诫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要多多晒太阳,可以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然而皮肤科医生则告诉人们,要做好防晒工作,过度暴露于阳光以及能够诱发基因突变的紫外线下,不仅会促使皱纹产生,还是皮肤癌的主要诱因.到底是晒太阳好还是不晒太阳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适度晒太阳,具有确实的保健功效.......

    作者:娄思权 刊期: 2017- 03

  • 远离香烟,拥抱健康

    香烟,是烟草制品的一种.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在“烟文化”的熏陶下,许多人对“吸烟”趋之若鹜,世界上有13亿烟民,中国吸烟人数为3.5亿,居世界各国之首.“烟”似乎成为具有男人魅力的象征之一,许多女性也仿佛在“烟气”中寻找到了一丝解脱,然而,烟民们所没意识到的是,吸烟正是“万病之源”.......

    作者:张雨薇 刊期: 2017- 03

  • 口腔是全身健康的一扇门

    俗话说“病从口入”,口腔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不仅如此,口腔健康还关乎全身健康.牙口不好,不但食不甘味,享受不到口福,严重的还可以引发或加重冠心病、糖尿病、胃病等全身性疾病.中老年人面对不同的口腔问题,要及时进行检查、处理,才能保障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

    作者:杨超 刊期: 2017- 03

  • 糖尿病控制不好,当心黄斑变性

    不少糖尿病患者,因为没有很好地控制血糖,导致视网膜黄斑变性,因而出现视力模糊、中心视力变暗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失明.因此,若中心视力扭曲,应及早就医、挽救视力.一、长期血糖高,当心视力受损黄斑部位于眼球正后方的视网膜中心,根据统计,65岁以上的人约10%有视网膜黄斑变性问题,主要与年纪大、退化有关,其中有部分患者发生的原因,是因为眼睛里面的脉络膜有不正常的新生血管,长到黄斑部下方,且这些新生血管很脆......

    作者:吕林 刊期: 2017- 03

  • 卓玛

    ......

    作者:亚东 刊期: 2017- 03

  • 科学健走助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缺乏体力活动是造成人类死亡的第四位危险因素.而健走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简单易学、成本低,安全性高、老少皆宜,是每个人都可以保持健康的天然“良药”.一、科学健走能防病具体来讲,有以下几大类.1.远离癌症.坚持每天以每分钟100~120步的运动强度,健走约1.6公里,对乳腺癌、前列腺癌、肠癌等疾病的治疗、恢复有明显益处.......

    作者:蒋炜 刊期: 2017- 03

  • 音乐能治病,好歌要常听

    大量研究表明,由于多巴胺是与奖赏有联系的信号物质,听喜欢的音乐能刺激大脑里奖赏系统中枢释放多巴胺,从而使人感觉精神振奋.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的研究表明,听音乐还能刺激头脑释放有麻醉作用的阿片类物质.这两种作用是医院利用音乐帮助缓解手术后疼痛的原因.其实,从古到今每个民族都有利用声音、话语和吟唱民谣给婴幼儿减轻疼痛的本能.生物学家认为,在原始人进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中,音乐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伽 刊期: 2017- 03

  • 癌细胞从何而来?

    癌症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如今全世界每年新增癌症约1400万例,死亡约820万例.这个数字估计只会少、不会多.由于许多年来人们受癌症是“不治之症”的思想影响,虽然癌症凶险的程度也未必胜过心脑血管病等严重的疾病,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对癌症却更多了一份恐惧.这种恐惧甚至扭曲了人们的心态,导致放弃治疗等行为,常令人扼腕痛惜.......

    作者:杨秉辉 刊期: 2017- 03